被短浅的历史文化逼疯?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发源于7世纪(公元610年)的沙特阿拉伯,可以说是中东诸民族(除了犹太)的传统宗教。其后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士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开来。13世纪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东南亚地区,令原信奉印度教、佛教和万物有灵以及农村地区信仰土地、丛林有灵的古老信仰部分马来民族开始皈依了伊斯兰教,他们属于逊尼派(另一个是什叶派)。17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尼和马来半岛蓬勃发展,最后取代了原来的信仰,成为两地马来民族的固有宗教。

现代的学者普遍认为马来人的文化起源于公元2500年前,在19世纪达到盛世的顶峰。他们在历史上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至钜,在15世纪改信伊斯兰教之前,大部分马来人都是印度教徒。此外,他们的文化也深受其他民族文化之影响,主要是暹罗人、爪哇人和苏门答腊人。因此,相对于全世界民族崛起的历史年代而言,马来族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民族。

马来语属南岛语系,拥有多种方言。由于历史的短浅,马来人创造的独特文字在还没有萌芽前就胎死腹中,被阿拉伯字母文字无情的取代,现在则改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了。他们不管在文化上还是文字上,仿佛都是东拼西凑而成的外来东西,糅合起来就成为了马来文化,真正由该民族自创的具民族特色之物屈指可数。

马来西亚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立国初期的三大民族为马来族,华族与印度族,其他少部分的民族是小黑人族、卡达山族、达雅族、泰族。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69%(涵盖信奉伊斯兰教者),华族占人口21%,印度族占人口8%,其他占人口2%。

西马的马来族分布于马来半岛中南部,多于大约1千年前迁自邻国印度尼西亚,并混入了华人、印度人、泰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东马的马来族则多属于汶莱裔以及印尼加里曼丹的土著,虽然还保留各自的传统文化,但是都信奉伊斯兰教,以广义来说,都属于马来民族。

在马来西亚,马来族在人口上占了绝对多数的优势,上世纪的时候,他们在政经文教方面还处于劣势,没有自信,无法与国内拥有比较深厚历史背景的华印族争一日之长,因此也相对的收敛,比较不那么的偏激。随着政府的大力扶助,马来族在90年代冒起一批又一批的精英,开始在社会上崭露头角,许多公司高职都由马来人出任;然后,在政治方面也掌控了绝对的优势,可谓空前的强大,自信满满了。

今天在西马出现的极端偏激和宗教情绪,并不是偶发的,乃是他们蓄劲已久的不满,在获得了民族的自信之后导致的。他们不满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不及华印族悠久,在谋求文化自尊的当儿,只好借来自域外的比较长久的阿拉伯历史文化来抗衡华印族的历史文化,将宗教文化代入成为自身的文化优势,取他人之长增己信心之短,企图以这种声势压过他族。

这好比上世纪90年代刚刚崛起的韩国,在科技文化上开始崭露头角了,却蓦然的发现自己历史文化的囊中羞涩,没有一个自己族群该有的定位,急着寻找遮羞布掩盖丑陋却也不得法,最后干脆将他国历史文化强据为己有的可笑行径。亦像一些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崇洋者,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去把西方文化攫取过来当作自己的,以为从此就高人一等了的哀歌。说来说去,在外人看来,你不过是站在你仰慕的文化历史大树之前,让它的树影将你庇荫着而已,当你离开了这棵树下,你既失去靠山也失去自我,变得什么也不是了。

其实历史文化这种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也不是套用别人的文化或历史就可以令自己强大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必经过相对的耗时,从经验中的摸索而进步的,所以,历史就是人类生活中所曾经走过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师”就是“历史”。

欲抬升自己的历史文化,更非靠贬低他族而得。妄图通过贬低他族获取自己历史文化的地位,只会适得其反,令他族看到你们的没文化。人类社会已经不是生活在缺少人性的中古世纪,不是依靠族群人众就可以欺压其他少数族群的无理性蛮横时代,今天西马某些极端马来人的猴戏表演,却恰恰暴露了自己文化的短浅和显性的自卑感作祟,不得他法的最后只好依靠歇斯底里的极端宗教种族主义来做靠山,进行非份的诉求和排挤,试问他们在一个以世俗条件立国,以多元民族著称的国家里情何以堪啊?


如果国家宪法无法为人民提供明确的公义作用,那么这部宪法也就是多余的,这个国家等于是无法之国。国之将乱,宪政先毁,这是可大可小的事,掌权者难道不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色•戒》观后感——恋上汤唯

在雨季中悸动的心 ——忆亡友

六四天安门事件晋30周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