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7的博文

“或会”成为今后申办活动的指南吗?

隆市政厅以 “ 或会 ” 成为 IS 攻击目标为由,不放行啤酒节的申办,打开 “ 或会 ” 的假设先河,令人担忧当局今后会不会以此不成文的 “ 或会 ” 假设理由,来作为推搪拒绝某些不中他意者的活动申请,影响更多的其它活动申办权呢?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说,隆市政厅拒绝申办啤酒节的理由不含种族与宗教的成分,无疑是打脸自己对 IS 这个组织的性质 “ 假装无知 ” 。 IS 是个以宣扬极端伊斯兰思想为主的恐怖组织,而伊斯兰教规是不准教徒碰触啤酒的。早前已经有数家 7-ELEVEN 宣布店内不再售卖啤酒,被认为是对国内占绝大多数的回教徒妥协。鉴往知来,啤酒节在这个以回教为国教的国家里,是必然会遭受到他们排斥的,请问廖总会长:这不是宗教因素是什么? 政府整天在炫耀他们的反恐功绩如何如何成功,可是假恐怖组织之名宣判啤酒节的申办死刑,将啤酒节预先硬性假设为 “ 或会 ” 遭 IS 攻击,难道这是政府预先向恐怖组织妥协的讨好意思吗?一个有能力的政府,是必须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与匪徒抗争到底,而不是对他们做出妥协的行为。因为这样的妥协只会助长匪徒的气焰,壮大他们的予取予求,反过来被他们所控制了,对打击他们一点作用也没有。 何况,从有啤酒节以来的历次盛会,也没有发生过安全的问题,这样随便指出某个活动隐含安全问题,隆市政厅的依据在哪里?这种不是理由的烂理由,若依此类推,是不是也包含着国内凡是与伊斯兰教义有抵触的人事物,都不能申办,以免“或会”触怒 IS 遭到他们的攻击?如此说来,我国也不该庆祝圣诞节、不该庆祝情人节、春节、嘉年华会,甚至不该去上电影院看戏,因为这些都是“或会”成为 IS 攻击的对象? 纳吉作为一国的首相,本可运用自己的职权指示隆市政厅放行申办,可惜他也在为即将来临的全国大选捞取政治资本,尽情讨好某族,以期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获取连任,对有可能使到他族感情受到伤害的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讽刺的是,数天前他出席在马华公会举办的党代表大会上还动作多多,致词时拿出增建更多华校为诱饵,企图诱骗华人在即将来临的全国大选中给予国阵支持的一票。可是,光看他过去在处理这些有损非回教徒利益的事件上,没有一件是他曾经出面干预过的,显见他也跟这些损害他族权益者站在同一阵线。我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政府的主体指导思想,一把侧重一边的倾斜秤砣。

鬼炒汇!鬼蒙眼!——马哈迪和敦达因对炒汇亏损不知情!

上世纪90 年代的 1984~1990 年期间,大马发生国家银行涉及外汇交易亏损一千亿的炒汇事件。事隔30年后,时任首相的卖国老贼马哈迪与时任财政部长的敦达因,今天双双分别以第 24 名与第 23 名证人的身份出席皇委会调查庭上的听证会供证时表示,他们未接获国行外汇交易的汇报,对炒汇亏损了国库的一千亿马币毫不知情。 这么说来,一项涉及如此庞大的国家财务被挪用在炒外汇上而没有通报二位,在炒焦了遭遇大亏损后,同样没有上报二位,时任国行总裁的已故丹斯里查化胡先可谓胆大妄为喔! 这么说来,马哈迪与敦达因当时是在干什么的?你们是尸位素餐吗?国家财政部门的会计员又是在干什么的?处理年度国家财政报告的稽查司又是担演什么角色?这么大笔的国库之财消失了,竟然没有被人发现?这难道是鬼炒汇吗?全部的人都被鬼蒙眼了? 前国家银行总裁丹斯里查化胡先已不在世,两条废柴看准这个缺漏,异口同声表示不知情,企图将所犯过错推给早已侍候在阿拉身边,无法出席皇委会调查庭听证会为自己辩护的前国行总裁,给这个死人吃死猫,因为死无对证。 但是,二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身为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一号官员,却可以任由他人动用国库之财而不闻不问,你们是在干什么的?卖国老贼马哈迪说,他当时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国行进行任何违法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怀疑”的结果,就是国行公然在他眼皮底下进行违法的交易?这是谁之过? 马哈迪在担当首相的 22 年里( 1981 ~ 2003 ),以铁腕的独裁作风著称,职是之故今日被标榜为独裁者。前国行总裁丹斯里查化胡先纵有天大的胆子,谅也不敢胡作妄为的挪用这么大笔国家资金去投资;即便知道是稳赚的,还是要向高层通报一声,何况并非一定稳赢的炒汇。马哈迪身为当时的首相,敦达因身为当时的财政部长,两人对看管国家财产是责无旁贷的,谁需要动用到国家的钱银,都得通过理事会的批准,不是说要用便用这样简单,今天也并非一句不知情就可以开脱责任的,这样的答案徒使人民益发相信他们两个才是真正的主谋者! 讽刺的是,敦达因当年还被政府恭维攀比为大马的格林斯潘——就是拯救国家经济起死回生的厉害人物,后来却毁在炒汇案,简直就连格林斯潘的阴毛也比不上,更遑论比脑袋! 你们装吧,继续的装呀,当人民是白痴就对了!一个对国家职务不尽忠恪守的破烂前领导,干过无数罄竹难书的卖国

《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读后感

琼瑶作为上世纪 70 年代至近代台湾爱情小说与电影的护航者,被生在这几个时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视为偶像,她犹如高高坐在神坛上的神袛,其文化上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没有琼瑶式的惊天动地爱情小说和电影作为生活的调剂,生活中必少了希望跟期待,因此,琼瑶是有功于社会大众的,她被大家尊奉为神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不过,因为她挚爱的丈夫平鑫涛在晚年患病,使她不得不走下神坛,向世人展现她很平凡的一面。 从《雪花飘落之前 —— 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书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过去的神 —— 琼瑶,有爱有恨,能哭会笑,要吃要喝,人类的七情六欲她都不缺,与所有的凡人无异。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的所有神祗都是由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创造神的根源在于人心的恐惧,需要有一个自己认为拥有巨大力量的“神”来保护;拜神就是拜自己的心,所以,神是由人类的恐惧所产生出来的,用“神”的保护力量来使人类那颗不安的心得到抚慰。 而琼瑶变成了“神”,则是因为读者与观众对她产生了爱慕崇拜的心理造成的。不管是由恐惧产生的神,或是由爱慕崇拜产生的神,都是“不管用”的神,乃人心之幻象。 很久以前,中国的禅修就有这样的故事:两个小和尚看见寺外的旗子在飘扬,一个说是因为风在吹动。另一个说是因为旗子在飘动。两个争执不休,就去找老和尚评理。老和尚瞧了一眼寺外的旗帜说:这既不是风在吹动,也不是旗子在飘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同样的,今天活着的人以为有神,那是因为他们的心在动,当你的心不再动了,神的形象也就嘎然而止,恢复到寂寥静谧,空无一物了。 琼瑶是人不是神,但是我们都习惯视她为神,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在动着,对这位写过不计其数爱情小说的她心怀爱慕的崇拜之情,从而将她幻化为神!试问,要不是我们的心如此的为她雕琢,又怎会错误的将她摆上了神坛? 平鑫涛是《皇冠》文化集团的老板,这个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 这“平”姓也算是稀有姓氏,至今我也没看过其他姓平的名人。我对姓氏的研究是不感兴趣的,姑且就此打住不去讨论它。 关于琼瑶与平鑫涛的婚姻,我当时也不是很了解,只是以为平鑫涛娶琼瑶是为了自己的杂志好卖,琼瑶嫁给他是为了作品由《皇冠》出版会更畅销,一桩纯粹出于生意人的谋略而已。年轻时,我曾经买过《皇冠》杂志来阅读,该杂志的版本为 32 开,约为

琼瑶最后的新作《雪花飘落之前》

图片
周日与朋友一家到处闲逛喝茶聊天,下午来到郊区的城中城继续闲逛。 行行复行行,不经意的来到设在该商城二楼的大众书局,想到自己的精神食粮已经断粮一年多没有再补充了,不知还有没有救,于是抱着希望进去看看。 在新书的展示专区里浏览着,突然眼前一亮,看见在华人世界大名响当当的台湾资深作家琼瑶女士的新作《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横亘在展示区的显眼处。 仔细看书的封面背景是一片的深黑色,右上被泼了一堆红似血的液体,溅射出来的小颗粒向四处散开来。黑红背景的前面是白色宋体字的书名《雪花飘落之前》,以及用了金色黑体字的副题“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右上角是出版社的商标,左下角则是使用了金色宋体字的作者名字“琼瑶”。 这是超级简单的封面设计,没有带来惊艳,却感觉一股郁闷袭来,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书名有“雪花”,封面却不见雪花,更没有“飘落”的形象感,只有“溅射”的红色液体。 在看见这本书的实体前,我其实已经在电子媒体上了解到琼瑶女士出版这部书的初衷,那是她为离世的挚爱丈夫平鑫涛所写的“爱之告别篇章”。通过她流畅老到的精炼文笔,描写丈夫在病重时自己的心情剖白,以及追忆早年与夫婿的相爱往事。同时她也极力呼吁世人以正能量检视和推广实现“善终权”,“爱到极致,是把痛苦留给自己,对挚爱的人放手!不是用医疗加工的方式,让挚爱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书名副题“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则预示这部著作很有可能是她最后的告别之作了。 说到琼瑶,我从小就看由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长大,如“窗外”、“在水一方”、“一帘幽梦”、“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月朦胧鸟朦胧”、“聚散两依依”、“一颗红豆”、“女朋友”、“心有千千结”、“彩霞满天”、“我是一片云”、“海鸥飞处”、“寒烟翠”、“问斜阳”、“彩云飞”、“庭院深深”、“碧云天”、“枫叶情”、“浪花”、“海韵”、“常青树”、“还珠格格”等等、等等。这些电影的名字取得非常优美,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在 60 ~ 90 年代影响着我们一代人,余韵至今犹在,荡气回肠,内心激动不已。在那个年代的华人,几乎没人不看琼瑶著作所改编的爱情电影,也因此而留住了一代人的回忆。 而当年的双秦双林(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也生逢其时,他们的青春期也正是琼瑶爱情小说大放光芒的 70 年代,凭着琼瑶小说

本国中文媒体扮演误导扭曲831历史真相的角色?

图片
从这报章广告篇幅里可以知道,一切都是本国可耻的中文媒体误导作怪的后果!(马来文写 MERDEKA ,中文却有意的将之翻译为国庆日) 在我国,独立日不等同于国庆日,这是基本常识。 马来西亚是由沙巴,砂拉越、新加坡和西马半岛的马来亚合组成立的邦联国家。四方在 1963 年 9 月 16 日同意组成马来西亚,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国庆日。新加坡在参与立国两年后的 1965 年 8 月 9 日退出马来西亚独自立国。 三方当年脱离英联邦的真实日期分别为:西马半岛在 1957 年 8 月 31 日。沙巴在 1963 年 8 月 31 日。砂拉越在 1963 年 7 月 22 日。从这里可以看到,三方面自宗主国英国那里取得独立的日期是有异的,因此,我国不同的独立纪念日并不宜列为全国庆祝,只有立国的 9 月 16 日才是属于全民共庆的国庆日。 所以,为何说独立日不等同于国庆日?因为在 1957 年(或 1963 年)的 8 月 31 日,根本就没有马来西亚国的存在; 1957 年 8 月 31 日只是半岛的马来亚独立,而当时的东马两州还没有独立,要 6 年后才独立,然后三方面与新加坡一起在 1963 年 9 月 16 日经过谈判后共同组建大马来西亚。 试问 没有东马的沙砂(及新加坡)参与组建,哪有今天马来西亚国家的成立? 国家的年龄又怎么可以从尚未有沙砂参与的 1957 年算起呢? 关于 831 是独立日还是国庆日的问题,自大马立国 54 以来( 1963-2017 )一直争议不断,显示很多国人连自己国家的历史也不了解,更遑论正确的订立国庆日和计算立国至今的国家年岁( 54 岁)。 其实国家成立的日期即为国庆日是理所当然的,并不难计算,国阵当局执意要从 1957 年计算起,其打压矮化东马沙砂,企图降格两州地位的预谋昭然若揭啊! 我希望有关当局还没有忘记:沙巴与砂拉越并不是【加入】大马的,而是与当时的马来亚以平等地位【共同参与】组建大马的。这就解释了为何沙砂两州可以保有移民自主权?只不过在国阵中央的不断蚕食下,移民自主权也名存实亡了。西马的中央完全不顾历史的事实下,剥削沙砂两州权益的阴谋无法隐瞒世人。 在这个关乎国家诞生年龄的问题上,除了显示中央政府的傲慢和有意矮化东马二州,也有本国的中文媒体预谋帮凶之下扭曲事实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