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是以优等毕业的
所谓“盖棺定论”,检视的就是往生者的生前功过。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身后的“盖棺定论”,就跟他生时般的争议不断。 有人赞他伟大,因为他将一个资源全无的岛国打造成为富有而先进的现代化都市。 有人批他独裁,因为他将跟其意见相左的人送入监房。 既然说是“盖棺定论”,我们就来看他最终的成绩单吧。所谓成绩单,有念过书的朋友都知道,当然是及格或分数高的为优,不及格和分数低的为劣。 学子拼的是学业分数高低的成绩单,社会分子拼的是事业成功失败的成绩单,国家拼的是先进落后的成绩单。 小小的新加坡,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高于很多国家,论政府的行政效率,各项施政措施,回馈的效果往往比某些国家好。 这种比某些国家好的效果,就是出于对违例者实施严苛的惩罚而来;以此让他们感到惧怕,紧记着不敢再犯,从而达到“改变”的目的。因此其出发点是教育性的,惩罚只是手段。 同样在一个起跑点上起跑,资源丰富的邻国成绩单却远远逊于穷资源的新国,优劣成败互见。 如果“独裁”是一个新兴国家通往进步成功的手段,我们没有理由只怪罪其“独裁”,而罔顾国家因此而达到的“成果”效应。 没有牺牲,何来成果?重点是,这牺牲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况且,并非牺牲就是代表劣势,某些事件的牺牲者,他们还是照样会被世人记着,被历史留名千古的。 如果李光耀的治国理念最终没有取得比邻国成功,那么,其“独裁”就是一种罪过了。 然而半个世纪后,世人都看见新加坡以骄人的成绩毕业了,但是,邻国的大马呢? 新国的成功,论证了李光耀压制不同的声音是对的,至少已经成功使新国富有和进步了。 诚然,我们不能否定那些被压制下来的不同声音,就一定没有好的治国理念。 很显然的,这是一个“胜王败寇”的游戏,你的反对意见之所以被压制,那是因为你不具备力量,无法动员大家支持你、追随你。 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多数的人,也只能够为几个人当过河的垫脚石罢了。尽管你我都有野心想坐那个位子,但是领导的位子毕竟是有限的。 人多虽然好办事,但是不要忘记人多意见也多。如果你没有领导者的威严与魅力,不能服众,那么,你一点也不必怀疑你的内部必然会像“七国大封相”那样的乱糟糟,因为没有人会怕你,当然也就没有人会赞同你提的治国理念! 所以,一个成功的时代伟人必是瑕瑜互见的,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只要他以自己独排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