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湾二三事(上)
很久以前,其实也不是很久啦,距今大概十六、七年前吧,那时候,东南亚诸国的人民,流行到海外淘金(用“流行”是因为它比较文雅一些。咦,您不觉得吗?当时人家的经济都在起飞,而我们的国家……)。在亚洲的淘金热点是台湾与日本,很多年轻人都是蜂拥往这两个国家跳飞机的。笔者当年还算是在青年之列吧,由于思量着本地的工资始终追不上物价飙涨的速度,听说国外的工资普遍比我国优渥,朋友们皆深信不疑,一个个都跳飞机去了,自己也被诱得心有戚戚焉,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觉。
宝岛台湾,曾是我们这代人自小憧憬的地方,那时候,台湾的电影风行东南亚一带所有华人居住的地区,使我们当时年轻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感染。台湾电影以文艺片为主打,述说的是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多出自名作家琼瑶的经典。林青霞、林凤娇、秦汉、秦祥林在当时的台湾影坛被称为“双秦双林”,有他们任何一对主演的电影,就是票房卖座的保证。升初中时,笔者就曾经翘课去看林青霞主演的《长青树》,对当时的电影情节很是入迷。
有钱人家的孩子在本地念完中学,多负笈台湾再深造,毕业回国后,成为我国华社一股维护华教不容忽视的生命动力;台湾也是除了港澳地区以外,华人世界唯一的自由土壤。由于1949年国民党军政人员退守台湾时,内地许多‘恐共’的政商教育界名人巨贾也相继随蒋介石迁台,使当时台湾社会结构中的人文质素非常高,文学水准特别好;海外华人与台湾人同源同种,都是炎黄子孙,文化上易偏向认同,所以今天的思维模式,基本还是当年台湾教育影响下的结果。
当时的中国大陆正被重重铁幕包围着,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在进行。对于外面世界的人来说,它还是挺神秘的,这给台湾带来了优势,不断向海外华人灌输三民主义的价值观。当然,不是说三民主义不好,毕竟它也是人类的其中一种社会生活价值,倾向于人民做主的观念,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只是被今天的台湾人把它给扭曲了。正如港星成龙的直言批评,不要假民主之名行乱象之实,这是台湾当局要认真思考和反省的问题。
当年,合法的出国淘金者都要缴付一笔可观的中介费给所谓的中介公司,才可以获得国外公司的聘用,中介费一般介于马币四千至五千元左右。有者为了节省中介费,干脆买了张机票就自己飞过去找工作,当了名副其实的伞兵。跳飞机的缺点是:到了那里要东藏西躲的打零工,不似持合法证件的我们,可以获得劳工福利的保障,还能光明正大地到处去逛;但是跳飞机也有它的优点:自由的更换不满意的公司,只要不被抓获,便可以长期在那里逗留不回来;而合法劳工就只能待两年,工作的公司从合约开始至完结都是同一家,期限过后就得出境回国,并且不获再回来的工作签证。
笔者当年选择到台湾淘金,首要的考虑自然是有大妹这个远嫁在台湾的亲人,其次是语言方面不会有障碍,若去日本则得从头学起巴格耶鲁语了。在台打工的两年,确如笔者所预料的,一切都非常顺畅,特别是沟通方面,简直如鱼得水般,通畅无阻。厂方对待我们非常好,除了基本薪与本地人相比略低一筹外,其它福利方面基本是相同的。
对我而言,到外国淘金就是真的去淘“金”,不能像在自己的国家般——七天三工半游戏人间;也不能与台籍同事作比较,喜欢就来这家做,不喜欢就Say Bye,到别家去做,这位置我们外劳是非常清楚的。否则,两年后还是像来时般空着手回去,就太没有价值了。
每年,公司会向员工分派所谓的红利,一般都选在年中的六月派发。只要工作尽责,每个月30天里没迟到早退的记录、不常请假、公司要求假日加班时不托手肘找借口回拒,一般都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公司红利”作为奖励。
我刚做的第一个年头,就获公司派给四万余元台币(当年的汇率是1:10,折合马币就是四千余元),这么大只蛤蟆随街跳,当年确实曾吓我一跳。一位台籍同事知道后,登时双眼通红,找老板理论谓:不明白为何外劳获得的红利会比他多?他在这家公司少说也做了四五年呀,论基本薪还比外劳高出许多,却仅拿到三万余元公司红利,心中由是非常的不满。老板点醒他说,“阁下工作时常迟到早退,公司需要赶工的日子要求你假日来加班,你说约了朋友去钓鱼,没空加班。平常我都是靠他们(指外劳)替我赶工,才能如期交货的,你说,这笔红利他们拿得合理吗?”台籍同事无语,不过心中始终不甘,后来还是辞职另谋高就去了。
初到台湾落脚,开工的第一天,就有台籍同事怀着好奇的表情趋前来探问道:“你们为什么会说国语?”当年45岁来自西马彭亨州的吕姓同事回应他说:“读书不是会咯!”见他仍一脸的狐疑,我说:“我们也是华人呀,你们的祖先当年从大陆移居来了台湾,我们的祖先则从大陆移居去了南洋,就是这样。”良久,才见他似懂非懂地吐了个“哦”字出来。
不过,大部分台湾人对大马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印象,这或许与国家的知名度有关。我曾经告诉过一位当年19岁的台籍同事说:“马来西亚的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开来,一边称为东马,另一边称为西马;西马在番薯状的马来半岛上,东马在狗头状的婆罗洲本岛上,我居住在东马。”不久,他与我聊天时问起我说:你说你是居住在‘马东’还是‘马西’啊?
这样的用词也许是他们的习惯吧,因为台北、台东、台南这些名词也是先地名后方向的。但是,北京、南京、西湖等大陆地名以及古代的东西周、东西汉、东西魏、南北朝、南北宋等等,却是先方向后地名/朝代的呀。而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却与台湾的习惯用词相同,都是先地名后方向,到底哪个用词法才是正确?我也被搞糊涂啦,还是把它留给研究词汇的专家们去释疑吧。
相对香港人而言,同样生活于大都会的台湾人,给外人的印象比较有人情味。我们一班外劳在没有加班的假日,常相约到各处名胜地逛游,偶遇有找不到的地方,只要开口问人,不论美眉或奥巴桑,一般都能获得他们善意的帮助,有者更会热情地把你给领到要找的地方才放心离去,叫人感动不已。
公司里也曾有几位好心的同事,常趁假日来临时,招呼我们去他家里尝他老婆烧的住家菜;不但如此,还自掏腰包充导游带我们去吃具有台湾特色的美食,令他乡游子的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台籍同事的恩深义重,没齿难忘。噢,对了,还有一桩事忘了告诉您,笔者初到台湾的公司工作了两个礼拜之际,就遇着一位热情如火的台籍同事,毛遂自荐地在下班后,用他的摩托载我去华西街拜庙。
熟悉台北的朋友都知道华西街是何等地方,这里就不说了;不熟悉台北的朋友还是不要知道的好,所以这里我也不说了。不过,我们也只是在那里的蛇肉店里,各自叫了碗蛇汤喝,如此而已,真的。喝了蛇汤之后……已不记得曾发生过什么事了。^_^
回国后,笔者也曾经与这些善良的台籍同事保持着书信往来,由于他们都比我年长十余岁,后来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也渐渐疏于执笔了,有者搬了家,连电话也不能拨通,于是大家就渐渐减少了联络。想当年回到国门不久,才刚刚学会使用电脑打字的笔者,就给他们用电脑写了封信寄去,以为他们会看得比较舒服;不料却被他们婉转地责备说,应该用笔写信比较有感情(其实是诚意的问题,他们不直说罢了),笔者想想也觉得是,后来再不敢用电脑键字寄信给他们。(未完)
(02/05/2009)
评论
发表评论